|
楼主 |
发表于 2013-6-2 22:3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Run4fun 于 2013-6-3 10:53 编辑
【6/2 Sun:上海内环线44km】昨俯卧撑0。6月2日星期天上午,上海的PM2.5一直是70多,昨天下雨反而都是指数超过150的污染红警(美领馆整数)。5点出头吃完早饭,带上小水壶腰包,准备骑车到滨江再去拉长距离——昨天跑了20K,今天争取25K以上。
骑出不远突发奇想:何不再跑一次内环线?毕竟滨江环境再好,经常重复也会腻味。内环线的环境远不如滨江好,但目标非常明确,感觉很有意义,而且拉个全马路线完全没有重复,不会厌烦。
去年8月曾跑过三次内环线,三试三败,南、北线分别完成24.5K和22K,还有一次逆时针跑+走30公里,一直有缺憾感。虽然知道自己尽早会了却这个心愿,但去年9月跑完处马后一直未再尝试。
于是掉头回小区,停好单车,将整串钥匙扔进信箱,省得再上楼,然后跑步上街——其实是走路,因为刚开的305跑表还在寻星,跑了也是白跑,没有记录。
边走边想:糟了,打算跑这么长距离,却没带任何能量食品,身上也没有交通卡、现金和手机,只有一张信用卡,堪称破釜沉舟。
走了数百米,终于有信号。向北跑过镇坪路桥、进入内环线北段后,决定还是顺时针,因为闸北区大白天的马路状况会脏乱一些。
此时车不很多,过马路基本不用等红绿灯。感觉比昨天跑得开,20公里前的配速也比较快,最快5:10/km。
曾经跑过这条路线的好处是,对到哪里多少公里心里有数。12.5K在黄兴路上第一次走路补水,从杨浦大桥转到杨树浦路16K第二次,第三次是21K上外白渡桥时。
这时人有点累了,上外滩后开始走了一点路,第22K配速第一次跌出6分。有点担心:会不会又一次跑不下去,半途而废?
沿外滩观光平台向南跑时,发现在这里跑步的西方人远多过中国人。其中一位超越俺的洋老汉身穿今年TNF100的黄色T恤。
追上一聊,原来他是澳大利亚人,TNF不是在北京跑的,而是澳大利亚蓝山;17小时多完赛。他说澳洲TNF没有门槛,今年首次增设50公里组;百公里有上千人参加,完赛率仅五成出头。
他今年57岁,跑步10来年,11月要跑纽约马拉松——全马成绩达到31x,达到今年纽马的“保送”资格。
很快跑到外滩平台最南端的Indigo酒店前坡道,下到中山东路人行道后,他折返北上,俺继续向前南进。
此时两小壶约350ml水差不多喝完,过复兴路天桥路口时又走了一段路。好在前面有快客便利店(老码头东边),停表进去买了一瓶矿泉水,灌进两个壶中,还剩一些水的瓶子握在手上,按下表继续跑,这时是24K。
25K起顺着黄浦江的转折,方向从向南变成向西。26K过南浦大桥后再次走路补水。此后越跑越吃力,双腿有酸胀感,走路和补水的次数越来越多。
走跑到近28K,正在考虑要不要放弃时,看到制造局路以东有家全家便利店。正好感觉有点饿,索性停表进去买了两个包子、一个千层糕加一瓶雀巢咖啡,坐在店内吃饱喝足,出来重新开跑。
补充能量之后,找回体力和信心,腿也不酸了。过卢浦大桥的第29K提速到6:02/km,接下来3公里配速分别为5:46、5:36、5:39。可惜好景不常,这是最后一段连续奔跑。
过32K到上海体育馆,拐进去打听厕所,保安都是不耐烦的嘴脸,连麦当劳小妹听说是找厕所的,也是一副拒人以千里之外的态度。在里面多跑了几十米,终于在5号台阶下找到厕所,停表进去。
再次跑起来时,沿着内环高架的走向,从向西改为向北。根据经验,知道只剩不到10公里了,今天说什么也得把内环线跑完。不想跑就走跑交替。
34至36K配速掉到6:02、6:11、6:10,此后再没跑进过6:20。边跑边想出一个办法:注意看跑表,把每公里平均配速控制在6:30以内。
由于已经9点多了,此时过大马路时,遇上红灯都要等几分钟才能通过。依次经过宜山路、虹桥路、延安中路、天山路、武夷路、长宁路,走路上桥过苏州河。过桥后那个公交站依旧发出酸臭味——小店和夜排挡留下来的。
又过了宁夏路、曹扬路、武宁路,终于回到中山北路-镇坪路,距离显示43公里出头。扣除出发时进中山北路前的1公里,内环线正好42公里左右——全马的距离。
现在俺跑步都不停零头,于是向南跑过镇坪路桥到常德路,凑足44公里。跑内环线终于一次合龙了!这也是俺的第一个私房全马。
44公里,用时4:18:08,平均配速5:52/km,心率148/178bpm。算上暂停,共历时4:45:49。周-月/年跑量:64/1265。
分段时间:
5K 27:26;10K 54:12;
15K 1:21:07;20K 1:48:04 (第2个10K 53:52);
25K 2:17:27;30K 2:49:03 (第3个10K 1:00:59);
35K 3:19:31;40K 3:51:37 (第4个10K 1:02:34)。
半马用时1:54:13;全马4:06:10。后半程用时2:11:57,比前半慢17分44秒。
还是后半程掉速的老毛病。虽然有部分客观原因——时间越晚,过繁忙马路越需要等,但主要还是主观上的惰性——各种不想跑。
今后争取每周拉一次这样的距离,让自己习惯42公里的距离。迄今完成的10次全马或超马参赛经历还不够。以赛代练,效果未必理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