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跑步一定要加入群体,各人的情况不同,由于工作的休息日和作息时间的问题使每个人自的跑步健身计划不同 ,跑步的经历也不同。
如果一个人跑 ,最大的优点就是时间和跑量的随意性,同时这也是最大的缺点。无压力的状态很容易让人无法长期坚持。但是加入群体后的伙伴们的精神力量和群体文化乐趣却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动力,有如黑暗中的明灯。
我的学生时代并不是非常爱好体育,和大多数同学相比体育成绩平平,5k也基本跑不下来,没有特别擅长的项目,也会担心和害怕体育考试。但是很喜欢上体育课,喜欢很多人一起锻炼的氛围。每当其他文化课占用了体育课的时候就特别气愤。我相信很多人和我的感觉是一样的。
刚接触真正的长距离跑步并不是在我的学生时代,几年的军队服役期间让我认识了跑步,一开始5k完成都很艰难36分钟左右,慢慢开始应付每月每季每年的训练考核跑步并使成绩直线上升,无论是跑步的距离上还是速度上达到自己的顶峰5k22_25分钟,距离由5k到10k,最长单次奔袭距离80k12小时。由于现在体重较那时候增加了24公斤,今恐万万不能超越了,联想到自己现在退化的跑步水平连全程马拉松也没跑过一个,以至于如今也不好意思提及当兵的历史。唯一宽慰自己的是现在已拿下4个半马拉松,行伍生涯的大压力的状态下为何能够使跑步坚持不懈并屡创新高,应该是由于群体和文化氛围的作用,当然,那时候台海局势紧张也使我们锻炼量比较大有关系。
回归社会, 参加工作后,由于离世纪公园很近,自己一个人也时常来跑跑步,一开始也跑的可以,每周也有两三次,每次5k左右。几个月以后就由跑步变成半跑步半徒步了,速度也变成了5k40分钟了,那个时候世纪公园外围跑步的人不多,也有时零星碰见有人跑步的。由于无人指导脚又受到伤,再后来就变成一周一次的散步了。后来换了几次公司,工作一忙碌也就慢慢沦落为世纪公园乘凉了。时间如流水一晃悠就是近十年不跑步了,一个人跑很难坚持 身材也走样,惭愧呀!呵呵,有时也想跑跑,2k或3k便放弃。带我重回跑步圈子的人是个日本大叔波田野先生,是个日本派到上海的世博会工作人员,那年是世博会前的时候。我喜欢武术,有时在世纪公园练练双截棍,日本在上海工作的朋友在世纪公园有个跑步的团体,经常早上碰到,他们对中国文化比较感兴趣,邀请我一起跑步,他们每周一次风雨无阻。认识了跑100公里的贺田先生和前泽典子。由于没有互留联系方式,我有一次迟到了,他们要跑去别的路线,怕我不知道居然专门派了一个人在等我。从那时我开始跑步了,每周跑一次,也还认识了住在世纪公园附近的喜欢跑步的周哥和喜欢登山的朱哥经常跑跑,在日本朋友的帮助下有点进步了5k可以33分了。后来也知道了一起跑俱乐部,但一直没参加一起跑,后来早上跑的时候最早碰到了海莲,也碰到了liz,还碰到了老梅,小辜,只是脸熟,还不大认识,也没有参加一起跑俱乐部。那时候世纪公园附近曾经有过好多个跑步的团体,也有经常在跑步的人,后来慢慢不见了,只有日本队和一起跑俱乐部等个别组织存活下来了。于是我就一直想来看看是怎么回事情,于是便参加了几次一起跑俱乐部组织的跑步,还吃了几次饭,最早认识的是小吉,小凡,大宝,小俊,姐夫,凯文,蔷薇,陈旺哥,阿伦特,黄品伟,唐哥,亨叔,袁哥,梁哥,徐哥,劳神,老贝,po,sw,冯群,卧底,等等,后来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名字也叫不全了,有大家一起跑的乐趣相互鼓励的朋友和专业的指导。还有刺激我控制体重的减肥达人和跑的飞快的高手。还有扛着大小包裹吃喝东西来的后勤小组的朋友,我也叫不全名字呵呵。滨江小组成立后又由于公交碰巧比较方便去的也比较多,在飞兔队长的带领下人气火爆,最早认识了小左,光,杨老师,老李,过好每一天,晨轩,玫瑰,等等这些高手的带动给我不少动力,还有和我跑的差不多快的最早认识的米粒一对,佩,小鱼,蓉蓉,小卡,程子,老古等等。随着微信等交流平台的应用和日子的加长,认识的爱跑步的朋友越来越多,名字也叫不全了,我跑步的成绩也有了一些进步。至于张江中医大的速度课嘛,去了两次,时间有点赶,强度有些大,那些高人太快,我跑的慢了些略有点心理压力,哈哈。以后也会酌情争取参加。
期待新朋友的加入,也期待把大家的名字叫全,更期待和大家一起进步,一起跑下一个马拉松,以及以后的n个马拉松。
只有在像一起跑一样的群体中,跑步的动力才有源泉,我才可以跑的更快和更久。不是吗?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