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当代作家刘震云,喜欢长跑快走,他才认为跑步能给自己带来灵感,“跑步有个最大的好处:人在运动的时候脑子特别活跃。”刘震云说自己从十几岁就开始跑步,而且生活作息非常规律,“我每天起得很早,6时30分就起床了,每天要跑步一个多小时。跑步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坚持,第二个阶段是你身体需要跑步,跑步会让你的身体感到非常愉快,第三个阶段是你的精神很愉快,第四个阶段是不跑步浑身不自在。我目前是第四个阶段。”刘震云说,跑步的好处在他看来也有四点:一是吸氧,不是指鼻子而是指血管;二是能想事;三是自己能做主,想什么时候跑就什么时候跑,想跑哪儿就跑哪儿;四是跟打高尔夫不同,跑步不用花钱。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新鲜出炉,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再度与之擦肩而过。对于“陪跑”这个词,村上春树在诺贝尔文学奖参评的过程中体味甚深。有意思的是,村上春树在生活中是一位跑步爱好者,他的职业作家生涯是与其长跑爱好同时开始的,“跑步进入我的日常生活,是在很早以前,准确说来是1982年的秋天。那时我33岁。”村上在他那本“只写自己”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中,如此自白道,彼时他刚成为一名职业小说家,由于在这之前,村上过着不规律、不健康、大量抽烟的生活,体力下降,体重增加,“打算作为小说家度过今后漫长的人生,就必须找到一个既能维持体力,又可将体重保持得恰到好处的方法。” 事实上,在文坛,“陪跑专业户”并不仅仅是村上春树一个人,“文艺青年”与跑步结缘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跑步:遇见自己 “对一个小说作者来说,最重要的资质是想象力、理解力和专注力。但要想让这些能力一直处于一定高度,你绝不能忽略的一点就是保持体力。”村上春树说,“没有坚实的体力做基础,你不可能完成任何错综复杂或者要求很高的事情。这是我的信念。如果我没有坚持跑步,那么我想,我的作品可能就会与现在的截然不同。” 随着年纪逐渐增长,这位“陪跑”的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仍然坚持每周6天,每天10公里的跑步锻炼,为什么要如此坚持?“我从跑步中获得的最让我受益的一点感受是,它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满怀尊重。而对自己身体的尊重,使得你也可以尊重其他人。”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亚瑟·沃德曾在《读者文摘》等杂志上发表过数百篇心灵鸡汤类的作品,他也是一位跑步爱好者,“我跑,来源于我对跑步的激情,而不仅仅因为跑步是一项运动。”沃德曾写道,“每次当我走出家门,我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出来,我将去往何处,那一刻我会将身心凝聚在一处:一个能给我独处和内心平安的地方。跑步对我而言,远远超出了体育锻炼的层次,它带给我的回报是一个又一个精神上的胜利。” “80后”日本专栏作家加藤嘉一则喜欢“孤独地”跑步,“我总是选择夕阳西下,在北大未名湖畔跑步。周围一堆恋人,我一个人跑步,有点孤独,但我需要这份孤独去(保持)清醒。” 此外,中国台湾女作家陈幸蕙也在2008年参加过太鲁阁马拉松,以5小时05分钟完成个人首个全程马拉松,2010年台南古都马拉松,她以4小时41分钟完赛。“你可以海阔天空和自己、和世界对话,那其实是很好地沉淀自己、拥抱自己的时刻。在我的认知里,跑步是一种爱自己的行为。”陈幸蕙说道。 跑步:促你前行 彼得·萨加尔是美国国家公共电台主持人、作家,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惨案发生时他正在现场,当时他正陪着盲人选手威廉·格里尔参赛,为马萨诸塞州盲人协会筹集善款,萨加尔和格里尔跑过终点线后又继续往前走了大约100米,拿到了完赛奖牌和补充能量的食物,结果就听到了爆炸声。尽管如此,惨案并没有影响萨加尔以及其他跑步爱好者对波士顿的热爱,甚至把这项全球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事,变得更具非凡意义。 “身体不仅仅有意愿,它还渴望行动。身体里充满了所有意志所欠缺的东西:力量、能量、耐力、活力。我们的躯壳渴望更多的挑战,寻求更多的突破。我们缺少的是身体里的能量。燃料就在那里,等着我们去引燃。我们需要一点点星星之火来点燃,那种让我们真正能付诸行动的什么东西。”写下这段话的人名叫乔治·希恩,他当年正是凭借一本《跑者圣经》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作家行列,这位新泽西的心脏病专家和作家,写作了大量以跑步为主题的文章,推动了美国的第一次跑步流行热潮。 为什么这么多文学工匠喜欢跑步?法国畅销天王若埃尔·迪克在自己曾经荣获法兰西学院最佳小说奖的《真相》里面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或许能够提供上述问题的答案:“写作有时候就像跑步……如果您有这样的精神力量,能够完成长跑,不管是刮风也好下雨也好,不管是多寒冷的天气,如果您能够一直坚持到底,用上您全部的力量,用上您全部的心思,直达您的目标,那样的话,您就可以开始写作了。永远也不要让疲倦或者恐惧占据您的心里。恰恰相反,您要利用这些压力来促使您一路前行。” 跑步:邂逅灵感 “刚成为作家的那几年,我吸烟很凶,差不多一天要吸60支,借此来集中精力写作。吸烟让我的牙齿和手指甲都变黄了。33岁时我决定戒烟,结果腰胯周围冒出不少赘肉。于是我开始跑步,在我看来,跑步是最可行的减肥方式。” 于是,村上关掉了自己经营的酒吧,改变生活方式,跑步之外还戒了烟,“一开始,跑上20分钟我就会喘不上气,心脏咚咚地猛跳不停,两腿也开始发抖,但我把跑步当成像刷牙一样必做的事情,每天都坚持,结果过了不到一年时间,我就跑了个人的第一次马拉松,不过是非正式的。”村上回忆道,他把个人首次马拉松的路线定在从雅典到马拉松——史上第一次马拉松跑的路线。“我是沿反方向跑的,我不想在交通高峰时段抵达雅典市区。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跑过35公里以上的距离。” 第一次马拉松对于村上来说如同一次修行。“那是在七月里,热得要命,连清晨也酷热难耐。半个小时后,我脱去了上衣,再后来,我一边数着路边的死猫死狗尸体,一边梦想着能喝上一瓶冰镇啤酒。太阳让我狂暴至极,它的怒焰灼烤着我,我的皮肤上开始生出细小的水泡。最终我跑了3小时51分钟,这个成绩还算过得去。抵达终点时,我在一家加油站里对着水龙头把自己冲了个遍,也喝到了梦想的啤酒。加油站的服务员听说我从雅典一路跑过来,特地送了我一束鲜花。” 2009年,《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中文译本在华出版。村上从跑步健身者,进一步变为跑步爱好者,他在北海道跑过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56岁时,他参加了纽约马拉松赛,将近60岁时,他在神奈川参加了铁人三项赛。2004年接受《跑者世界》杂志专访时,村上总结自己已跑了6次波士顿马拉松和3次纽约马拉松。
每天坚持早上5时左右起床,先伏案写作四五个小时,然后换上装备出门跑步,上午跑16公里,晚上跑12公里,中午游泳1500米,长期的坚持让村上拥有了过人的体力,在这看似异常艰苦的坚持中,村上也在与自己“对话”,并寻找创作的灵感。“我在东京每天早上跑步的时候,总跟一个妙龄女郎迎面相遇,多少年了,都是这样子,后来逐渐就熟悉起来了……每天清晨能与她见面其实是我私下里的一个小小的喜悦,如果没有了这个喜悦,我恐怕很难这么跑下来!”——1981年~1983年间,村上为一本杂志写了18篇连载小说,后集结成册,在华以《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为书名出版,这些邂逅,灵感似乎都与村上跑步经历中的“奇遇”有着微妙的联系。 “我跑步的时候尽量什么都不去想。实际上,我经常跑到脑子一片空白。不过,当这样跑的时候,有些东西会很自然而然地冒出来,就可能成为一些写作中的想法。但总体来说,我试着通过不想任何东西,让脑子休息和放松。我跑步的时候可以让写作时灼热的神经冷静下来。”村上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