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9 23: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大寒环流及本次冷空气的趋势研判 转自 气象论坛的顶极专家...擅长预报冷空气
我对于他的预报, 修改一点,
宝山国家站这次过程最低气温估计-6.5 到 -7.0度, 徐家汇则是- 4.2 -- -4.9度. 对于徐家汇站的气温,我基本不看好....世纪公园也就是浦东站, 过程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25日早上, 估计为 -6.3 -- -6.7度之间.
回顾:2008-2009年的冬季已经过去一半多,由于太阳黑子低谷和极冰分布这两个重要因素的存在(第三条:ENSO方面,因为SST和SOI不一致性,无法从官方上获取正面的评价(注:CPC已确认),但是ENSO现象影响东亚冬季环流的原因,完全可以看做一次LA NINA现象;但是由于尚有争议,因此不作为I级证据),今年的冷源出奇的强,阻塞和经向都十分强烈,11月的气温是近年来最低的,12月更是两次全国性寒潮,其中圣诞前的那次,冷高压主体南下,更是近十年少见(一般都是分裂高压单体或者以高压脊的形势扩散),足见今冬阻塞和经向之强。另一方面,在很早的预测中,我是比较担心今年的降水的,结果不幸被我言中——这一方面与副高周期有关,副高在今秋进入明显偏强的周期后,必然有一个相对弱的周期,很不走运的是,这个相对弱的周期从11月中旬开始了,也就是正好和强冷频繁的前冬相重合,丧失了创造一次次经典的机会,雪迷们肯定甚为失望;另一方面,今年的南半球的形势和去冬有一定差别,去年冬天的副高如此强势,与南半球BT的经向度不无关系;第三方面,冷源过度强势,也不利于暖湿发展。这三因素相加,我就在当时做出了今冬阶段性寒冷,但难以过分看好降水的结论,现在看来还是比较正确的。
但是,今冬的形势有一定的复杂性。有一个现象将版等多人都反复提到过,在此也不得不提,就是太阳黑子情况。太阳已经多月几乎无黑子,这和之前专家们,也和我自己的预计出入很大。这种现象本身很可能意味着气候的大转折。反映到东亚后冬的气候走势上,就又多了非常多的不确定因子。
下面,先来简单谈谈我对后期的一些看法:
正面(趋冷)因素:(1)太阳黑子低谷;(2)里海涡反复形成,南下幅度很深,印度洋海温可望得到冲刷;(3)阻塞形势目前看在2月10日前难以彻底瓦解,也就是说,还有冷暖对峙的相当机会,比我之前预期的(到1月底)可望至少有10天左右的延长;(4)同我前面说的,从对我国影响的本质上(赤道纬向气压差)来理解这次ENSO事件,我认为是一次至少可以相当于LA NINA的影响;(5)副高相对偏南偏弱周期已经趋于结束,1月底后可望进入下一周期;(6)随着这两波里海涡的南下,东亚大槽偏东周期结束,环流可望得到调整,出大横槽,甚至极涡在“理想”位置南下的可能增加;另外,在极冰方面,我不把隆冬的极冰分布作为对后冬的主要判断指标(秋季和初冬的极冰对冬季的研判有重要价值,但隆冬因为涉及到冰雪盖的厚度等问题,不能作为非常好的研判指标)
反面(趋暖)因素:(1)图兰低地本次积雪未能达到预期。图兰低地积雪虽不是我国南方连阴雨雪形势的绝对必要因素,但是作为相对必要因素,其效应是十分确定的,需要等待下一次里海涡南下后继续刷该地积雪;(2)由于前段东亚大槽和冷空气有偏东迹象(南下充分,华中也有较大影响是因为经向太强),冷堆不断入海有对鄂海脊的后期有不利影响,应密切观察23-24号冷空气后冷堆入海的情况;(3)南半球的形势和去年有一定差异,南印度洋海温十分不利于印度脊的崩溃,如果这两次里海涡的影响未能达到预期,印度脊的崩溃日期还将推后;(4)阻塞形势已经持续相当长时间,虽然各种因素暂时仍不支持阻塞瓦解,但是在下一次东亚大槽调整后,也许情况会有一定的变化,这还要看积雪和冷堆的分布情况,以及各种热力场因素到时的分布。
以上阐述了今年后冬趋暖和趋冷的两方面的主要因素,综合各种因素,谈下我的基本观点:
(1)本次里海涡活动后,必然出现一次强冷空气天气过程,基本可以判断为全国性寒潮强度,这已经是今冬第三次了,全国除高原外的广大地区有望刷新今冬的最低气温,甚至很多地区很可能就此出现今冬的最低值。由于印度洋海温的问题,以及本次里海涡活动图兰的积雪未能达到预期,因此本次冷空气活动降水相对弱,类似12月下旬,但降水比上次稍强(副高和里海涡因素)。基本可以认定是一次路径为NW1的冷空气过程,结合目前乌脊的位置和强烈的经向情况看,冷高压再次主体南下的可能相当大。主要降水区域在贵州,以及湖南,江西,浙江的部分区域,北方除山东半岛和江苏北部等外降水稀少,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仅为一次涨云天气过程,更北的地区甚至一直保持晴天。这一方面不利于降雪,另一方面,却给华北大部,西北地区东南部,江淮一线的绝对低温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华南和湖南南部等由于云多,很可能失去了一次挑战近20年历史纪录的机会
(2)第二次里海涡活动正在酝酿中,作为其的必然反馈,大致预计在1月底到2月上旬中期间有第二次冷空气过程,具体的形势还无法研判。但是,大体趋势应该是这样:在26号以后南支抬头,初期印度脊没有彻底崩溃,因而南支不太持续,强度也偏弱,南方大部暖雨;降水呈现间歇性且强度不太强的特点。后期冷暖都有所加强,印度脊可望进一步崩溃,因此在月底到2月上旬中期间可能有一次相对连续的降水过程,华中冷舌伸出,华中北部可能出现较大雪区,华中南部和江淮则以雨夹雪和雨的形式间断出现,直到最后强冷到来以一次过程性降雪结束。由于后期形势甚为复杂,因此这个只是初步的研判,具体要看第二次里海涡的正面效应有多大,以及南半球的情况,另外,24日冷空气最终的经向分量也对后期趋势的研判也起到重要作用。
本次冷空气的低温方面,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是否涨云,只要涨云低温可能会高上2度以上。而又由于印度脊很可能即将在这次冷空气过后崩溃,紧接着南支抬头,因此对于南方很多城市刷低温是有相当负面影响的,大家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