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北纬 于 2014-1-10 20:30 编辑
今天网上找了一篇有关的内容,先放上来打个底。字数受限,附件链接在最下面。
因为自己心里没底
------------------------------------------
摄影知识讲座——数码摄影教程汇总
第一课:光圈与景深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谈“光圈”。
光圈的是一组制作在镜头里面可以活动的叶片,通过控制光圈的大小,就可以控制光线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相机内光量的多少。一般在拍照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都是由调整“光圈”与“快门”的大小组合,来完成一张相片的曝光。(“快门”我们留到下一节课来研究)。
光圈数值:
镜头上常用的光圈值:f1.4 / f2 / f2.8 / f4 / f5.6 / f8 / f11 / f16 / f22 / f32 。
越小的光圈( 例如f1.4)它的进光量会越大;号码越大的(例如说f22)进光量反而小。所以一般我们在说大光圈时,就是指号数越小的光圈值,这点初学者时常会搞混。切记。
在每一组邻近光圈值之间,都有“一格”(或称为“一级」”)的光量差异。例如f1.4 与f2两个光圈差了一格,每一格光圈的进光量都是以倍数增长,例如f4的进光量是f5.6的一倍,f2.8又是f4的一倍,这样倒算回去,f2.8的进光量就是f5.6的四倍了。
们要来谈谈“景深”,这个词对于初学者感觉比较抽象。在进行拍摄时,调节相机镜头,使被拍摄的景物清晰成像的过程,叫做对焦,那个景物所在的点,称为对焦点。因为“清晰”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概念,所以,焦点前后一定距离内的景物的成像都可以是清晰的,这个前后范围的总和,就叫做景深,意思是只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景物,都能清楚地拍摄到。
景深的大小,首先与镜头焦距有关,焦距长的镜头,景深小,焦距短的镜头景深大。其次,景深与光圈有关,光圈越小,景深就越大;光圈越大,景深就越小。其次,前景深小于后后景深,也就是说,精确对焦之后,对焦点前面(近相机面)只有很短一点距离内的景物能清晰成像,而对焦点后面比较长的一段距离内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受限略去,详情见附件
其实很简单的一句话:大光圈长焦距可以造成小景深的效果,也就是主题清晰,背景虚化的效果,比较适合人像和静物的拍摄。而一般来说小卡片机器不是很容易做到,但是焦段略长,诸如10X焦的DC就能做到了。
第二课 快门初识
们自学到了光圈和景深的关系,其实摄影说白了就是一个通过相机来控制光的过程,而光圈和快门,就是用来控制照射到感光元件上的光多少。过度曝光会因为光线太强而损失很多细节,曝光不足光线太暗画面同样不尽人意。这就要求我们控制好曝光度,这就取决于光圈(进光孔径)和快门(进光时间),上节讲述了光圈,这一节就让我们来学习快门的知识。快门是一组做在相机机身内的一个装置(有些中、大型相机的快门是做在镜头上),用来控制每一张拍摄底片的感光时间。首先我们来看看一般相机快门速度的组合:
1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秒),很多专业相机快门值甚至达到30~1/16000 (秒)
上面每一组数字的单位都是秒,譬如 1 是一秒、 1/15 代表的就是15分之一秒、1/125 代表的就是125分之一秒,这个意思就是说每一次照相时让底片曝光的时间。跟光圈一样,上面每一个相邻的快门值之间都有“一格”(或说是“一级”)的差异。例如 1/8 跟 1/15 两个快门相差了“一格”、 1/125 与 1/250 也有“一格”的差距,也都是以倍数的方式在增减。
快门跟光圈组合搭配起来,就是每一次我们拍摄底片曝光组合。
(。。。)受限略去,详情见附件
第三课 曝光补偿(EV)
曝光补偿(EV)的概念
摄影其实就是摄影者运用自已掌握的摄影技术,通过相机对环境光线的计算、捕捉景物成像的过程。这个过程与相机的以下3个值有关:
1,光圈值(控制单位时间进入相机的光通量)
2,快门速度(曝光时间)
3,ISO(感光度,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前两节已经说到了光圈和快门的初步知识,光圈和快门都是物理上控制曝光的, 而数码相机独特的EV(曝光补偿)却可以通过调整相机内部软件来控制更合理的曝光度。掌握了EV技术可以更好的帮助摄影者得到曝光更准确的相片。
如今的DC都会通过内部程序,对环境光线进行计算,自动调整光圈、快门甚至ISO值。但在复杂的光线及强对比高反差环境下,自动曝光拍出的照片往往效果不是最佳。这时就需要手动对DC进行相应的曝光参数调整,这就是曝光补偿EV。
很多玩家在挑选数码相机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到DC的光学变焦倍率、像素、分辨率等问题,对于曝光参数的注意往往不够,而这却是数码相机拍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现在的数码相机手动曝光模式一般分为两种:光圈优先模式和快门优先模式。
光圈优先模式是指由拍摄者人为选择拍摄时的光圈大小。由相机自动选择合适曝光所要求的快门时间,也即光圈手动、快门时间自动的曝光方式。它的优点是可让拍摄者根据需求控制景深,这主要用在如拍摄风景、肖像或微距摄影等。
快门速度优先模式是指在拍摄者选择确定快门速度的基础上,由相机自动选定正确曝光所需要的光圈大小。即快门手动选择,光圈自动调定。
现在的DC都具备曝光补偿功能,调节范围则一般在±2.0EV左右。一些较好的数码相机还具有自动曝光包围拍摄(AEB)功能,也就是在自己设定的自动曝光补偿参数上下,自动连续拍摄3~5张照片,从中挑选出效果最接近实物的,不过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开启AEB功能的时候闪光灯无法使用。
对曝光作出怎样的调整还是决定于摄影者本身,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什么时候该加大补偿、什么时候该减小补偿”。选择什么样的亮度最终是由摄影者的眼睛来掌握的,但也有一定的原则:一般来说,白色和高亮度多的对象,应增加补偿;黑色和昏暗的区域广的对象,应减小补偿。
当拍摄一张蓝天白云背景的图象时,若把相机设置为普通的自动曝光模式,此时相机是针对主要图景周围较黯淡的背景设置的曝光值。图像会明显存在曝光过度现象,白云和蓝天的颜色都显得很淡。如果用曝光补偿EV设置为-1,降低了整个图像的亮度,图像的色彩显得相当饱和,有着相当突出的细节,云更白、天更蓝。
EV功能是数码相机独特的武器,不学习运用是很可惜的啊。
第四课 感光度(ISO)与光圈快门关系和运用
这一节和大家学学感光度ISO的知识以及感光度与光圈快门这几者之间的关系。
ISO值:
机和数码相机里面都有这个设置,它是胶片或CCD感光能力的大小。传统相机常用的胶片一般ISO值是100,俗称“100定”,使用“100定”的胶卷,相机就得选择相应的设置。数码相机也是如此,这好像一个标准值一样,在这个值下面,我们基本可以实现各种场合的正确曝光,建议初学的朋友可以使用这个值来进行操作。如果低于100,比如50或更低,那么画面质量将有所提高,画面更细腻,适合于拍摄人像或风光静物等场景,层次非常丰富。低感光度带来的影像是照成感光时间加长,不得不使用放大光圈或者放慢快门来补充曝光,以达到正确的画面要求。如果感光度值高于100,比如200,400或更高,那么,胶片画面的颗粒感就会增强,CCD画面就有噪点产生,它的好处在于可以选择更快的快门速度或者更小的光圈,这样通过缩小进光量来达到正确曝光。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抓拍运动场面或者动态景物,合理运用可以产生比较特殊的效果。在比较暗的环境下面,提高感光度值也是一个好办法。
我们先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光圈”和“快门”的作用。
光圈:
镜头的通光量由光圈控制,通常镜头光圈越大(F值越小),通过的光就越多,大光圈带来的特点就是能够获得很浅的景深,就是那种主体清晰,前后景模糊的效果,这个手段经常被用在人像摄影当中,能够突出主体。当然,大光圈下面的聚焦一定要保持准确,否则比较浅的景深很容易照成焦点的偏差。光圈越小(F值越大),通过的光亮就越少,在小光圈下面可以获得比较长的景深,这样比较适合表现宽广的风光或者环境,成像清晰度范围很大。
快门:
配合光圈的变化,可以调整快门的速度来实现正确曝光,快门就是曝光时间的长短,比如你的光圈确定为F8,那么快门越快,进来的光亮就越少,快门越慢就进光更多,快速的快门可以把运动瞬间凝结在底片或者CCD上,比如喷涌的瀑布,在阳光下凝结成晶莹剔透的水珠。如果放慢快门速度,那么,主体不动是清晰的,背景的人群就会变成模糊的运动效果,画面的生动性加强。
光圈和快门的关系:
当一个景物的正确曝光确定以后,你可以变换不同的曝光组合来达到不同的效果,比如:一个场景在ISO100下面的正确曝光值是光圈F8、快门1/125秒,那么,你可以选择F5.6,1/250,---F11,1/60等等很多种组合,来控制画面的表现方式,这里面就是一个摄影常用的规律“倒易率”--就是要保证曝光量的正确,可以放大一挡光圈,同时提高一挡快门,或者缩小一挡光圈,同时放慢一挡快门。这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放大或缩小几档光圈,就要相应的加快或放慢几档快门。这样才能维持曝光总量的正确,保证画面质量,而画面效果就是通过不断变换光圈和快门的组合来达到的。当然,这种倒易率也有失效的时候比如拍摄月夜星空,等等特别的环境,这里就不是简单的倒易率能解决了,更多依靠摄影者的经验和技巧,这是需要实践来总结的。
ISO值的运用:
ISO值可以控制曝光量,通常增加一挡ISO值,光圈就可以获得一挡缩小,或者快门获得一 挡加快,反之亦然。这也是需要根据画面效果的要求来调整的。当然在一般数码相机来说,高ISO会带来更高的稳定性和感光度,但是这也不可避免的造成成象效果的降低,比如在ISO50拍摄和ISO200拍摄的同一张样片来看,ISO的画面几乎肯定的是比后者要干净,噪点也要降低不少,所以在使用一般DC的人们,在光线不太好的状态下,推荐使用三脚架而不是一味的提高ISO来提高稳定性。
第五课数码相机的象素与CCD大小
前面了解了数码相机技术部件的知识,现在我们回到最让普通消费者关注的问题——“象素”。
很多朋友问的第一句话:你的数码相机是多少象素的?其实这一点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象素越高就一定能带来更高的清晰度,只能带来在电脑上看更高的分辨率而已!接下来,让我了解一下CCD和象素之间秘密吧!
到底需要多少CCD像素?
(。。。)受限略去,详情见附件
对CCD感光点,我们通常称为“像素”。理论上,像素越多,拍摄时就能使被拍摄物的影像分得更精细,对图像的描述也会更精细。也就是说,要提高图像的分辨率,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高像素个数,即CCD感光点的个数。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CCD像素的个数,构成了数码相机成像质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决定因素。甚至被绝大多数人当作了唯一重要的参数,尤其是在普通消费者那里,“唯像素论”已经变成了主流消费观念。
(。。。)受限略去,详情见附件
第六课 白平衡的定义和运用
白平衡也是数码相机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参数,比如,要是你在作画,明明是红色的花,而由于你的颜料调不出那种红色,那么你的画肯定会要失色不少!因此,DC中的白平衡技术,也就是让拍摄者来调整出适合当时光线以及色彩的技术,换句话说,就是在当时光线条件下,怎么使一张白色的纸更好的还原本色而已!
白平衡即White Balance,这个概念来自数码相机的运用中。在数码摄影中,如果白色还原正确,其他颜色还原也就基本正确了,否则就会出现偏色。我们知道:不同的光源发出光的色调是不同的,物体的颜色会因投射光线颜色的不同而产生改变,同一个物体在不同光线的场合下拍摄出的照片会有不同的颜色。人眼可以辨别各种颜色,而DC的CCD不具备这种功能;为了能让DC拍摄出的图像色彩与人眼所看到的基本一样,就需要“白平衡”来调整。白平衡能使DC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见的基本相同。
(。。。)受限略去,详情见附件
在拍摄日出或日落时,色温比较低,别用自动白平衡,也不要设置成白炽灯,而应设置成日光。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效果会比较红一些,更加符合日出或日落时的第七节 后期处理
通过前面六节的讨论,我们对光圈,快门,曝光EV,ISO感光度,CCD以及白平衡这六种DC中最常用的技术参数有了一定的了解,说着简单的东西,其实在实际运用中有着千变万化的组合,来得到千变万化的摄影效果,但是万变不离其中,所有这些的改变和组合,唯一目的就是得到曝光准确的相片,加上摄影者独到的思维和构图,发现美,留住美,那么一张好PP也就亮相于大家面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