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理论派---2013年小结
这小结应该在一个月前写的,但是那时忙着准备大鹏马,就一直搁置了。文中对跑马的一些理解,是否正确,还请看到这个文章的朋友自己斟酌。
2010年10月份开始跑马,从那时的蛮干,到2011年5月拜师黑子,然后2011年12月偷学TN,再到2012年12月自己单干。对于跑步这种看似简单的事情,渐渐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2013我认识了很多人,心率组的诸位,搭档wuyan,还有跑版(我最喜欢的跑步论坛,没有之一,虽然我从未注册,一直潜水。)的各位大牛。这些人,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不断地拿自己当小白鼠,尝试了一些理论,在这个赛事井喷的时期,我全年居然只跑了一个全马,还以惨淡收尾,我收获的或许真的只是一些理论而已。
(一)全年跑量4000km以上,具体不算了,因为我今年觉得跑量并不是跑马的关键。每月情况见下图。
上半年跟的是AM计划。准备无锡马。跟的个乱七八糟,后来把计划改了,尝试了混合间歇。刷新了5km的pr:20分15秒。无马没了,我也伤了。 下半年跟的是AP计划。也改了计划,在有氧基础阶段创建了第一个逆向了5km的pr:20分12秒。取消了计划里的所有turnup race。后来还是伤了。 整年受伤三次,第一次是大年初一,跟偶像跑步,太紧张,扭了踝关节,丢人丢到井冈山了。接下来的两次受伤是比较有觉悟的,小结就说这两次伤是怎么回事。 此文仅限于我在2013年学到的一些跑步理论,以及我的理解,与护肤、美容、美发、美体、抠仔、泡妞无关,这些我都不会。
(二)Gliders VS Gazelles 前脚掌,全脚掌,脚后跟,到底哪个落地才是正确的?我也纠结过这个问题,看了尼克拉斯-罗曼诺夫博士的《姿势跑法》一书。博士提出的类似前脚掌着地的方式我持保留的观点。其他都认同。 对于脚后跟着地,大家都持反对意见。原因基本都是两点:一影响跑步效率,二容易受伤。脚后跟着地,类似刹车效应,还会导致接地/启动时间变长。受伤一说,可能是因为脚后跟着地容易引起overstride。我平时跑步看似是全脚掌着地,但我当想跑到一定的速度的时候,也会脚后跟着地来提高步幅。我仔细看了很多人在跑比赛冲刺阶段的跑姿照片,这种情况是很多见的。其实,着地时保持膝盖放松,脚掌快速滚动,即使脚后跟着地,也不会太容易受伤。 所以相较于落地方式,我更关注于跑步的Gliders和Gazelles这两个类型。下图是我和wuyan的跑姿对比图。我是明显的Gliders,而他是标准的Gazelles,虽然我的照片还不到离地的一霎那(有意思的是:有人从这照片里看出,我的鞋子长了)。不过照片也能看出我俩都缺乏力量训练,我是髋,他是腰腹。
对比图中,wuyan的跑姿经常在各个跑步杂志上看到,跳动飘逸。而我的,基本在各个杂志绝迹,如同走路的跑动,毫无气场。 上半年跟AM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想往Gazelles转变。AM计划本身就有很多的stride,来提高跑步的经济性,而我不单单完成这些,还在每次训练时有意识的加大后蹬的力量,以达到自认为潇洒的样子,就这样,右小腿的肌肉严重拉伤。休息了49天。 我以为我是小腿力量不足,所以在伤好的差不多的时候,刻意加强了小腿力量的锻炼。但就我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应该是髋部和踝关节力量不足。
在马拉松运动中,高步频较低步频更为有优势,纵向能量消耗要少。我无视了自己天生高步频的优势,邯郸学步,结果适得其反。
(三)Training= Workout + Recovery 这是maffetone博士的大书里面的一句话,做为下半年跟AP的小结一点不为过。 今年wuyan和我一样跟的AP,他pr了,芝麻304,我嗝屁了,上马319。 下图是我俩执行ap计划的phrase1的对比。我红他绿。可以看出我的速度在前3周有较大的提高,而在最后2周又慢下去了,而wuyan是前10周缓慢提高,但在最后1周有明显的提高。 下图是去年和今年的对比。一样的计划,一样的时间段,一样的心率,速度明显没有去年快。问题出在哪? 再看一下去年和今年的AT训练的对比图,AT的跑法是12迈@70%maxHR+8迈@MP+2迈@CD。今年的mp速度比去年快很多,但是70%maxHR的速度就不行了。 AP计划是肯定没问题的,很多大牛跟过,而且pr了。去年我也跟过ap,所以不存在自身承受不了计划的强度的问题。那问题出在哪儿?Recovery! 较去年,今年的夏训,采用晨跑,这就意味着我必须早睡早起,我脑抽的决定晚上不吹空调,我现在都不知道我当时为什么做这个决定。最后导致经常半夜热醒,半失眠的状态。而且这个状态一直维持到10月份。去年9月份的晨脉是47bpm左右,今年51bpm以上。 Training = Workout + Recovery,我完美的执行了workout,却忽略了recovery,导致身体一直处于疲劳。
今年还设计了一个新的跑步私房线路:张家浜河路,我每周5次会在那里跑个5迈的来回,全是水泥地,最夸张的是:去水泥地跑了15*200米的间歇。最后导致:胫腓骨骨膜炎(长时间在较硬的路面奔跑,最容易的这个,我谷歌到的)。
盲目的跟从计划,无视恢复的重要,薄弱的力量训练,最后土崩瓦解。
(四)马拉松训练 我从不忽悠人跑马,也反对拿着健康的幌子来进行马拉松训练。马拉松训练是速度耐力训练,任何一次高强度训练,都是对身体的一次损耗。而能降损耗降低的可能就是扎实的有氧基础。所以,在进行正规的马拉松训练之前,8-12周的有氧耐力训练是必须的,尤其是刚接触马拉松的人。这个阶段,速度不重要,而是你能hold住的一个量,不跟别人比,只看自己。而后的马拉松训练,是重速度训练,还是追跑量,要看你自身的短板在哪。但是tempo和mp是训练的重点。 今年最大的收获就是以上对马拉松训练的理念,并且用这个理念帮助朋友pr。
2014,我会继续奔跑在路上。或许会遇见新的朋友,也会有新的搭档,更有可能颠覆我2013年的所有跑马理念。。。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