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和公益,是城市流行病。助教帮贫,捐款捐物,大家都认为爱心只在远方,千里迢迢,几十里跋涉;却对更易于操作的事情不屑一顾。比如老家的穷亲戚,比如隔壁的王劳保,比如公司犯抑郁的小李。公益不只是针对贫困人群的救济,公益应该是拾缺补位,给人所需。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市人群也需要公益关爱。 Andy陈所认识的人中,有两位在城市人群中做了不少公益,一位是一直在推动徒步行走的严景秋先生,刚刚看到他发出来第17期20KM徒步禅活动将于2014年12月6日在崇明广福寺举行,等小光头再大一点,如果严先生还在坚持,我会全家参加。第二位是橘子树公益项目,在纷繁喧闹的上海,劳拉和她的小伙伴们,为静修、阅读等人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去处,随时来,随意走,这样一个类似众筹的活动,为不少疲惫的上班族提供了心灵的家,我有一饼不错的普洱,哪天有空了送到橘子家去。 其实还有更多的人,在做着公益。TA们,就是坚持跑步积极分享的伙伴们。以我自身为例,去年6月份在公司会议室听了中欧大神牛冬梅的跑步分享,听她在经营“纳薇”女装品牌、养育几个孩子、坚持EMBA学业和狂热奔跑中不断切换身份,积极上进的正能量,引发我的触动,终于在7月的清晨,跑出了第一步。当我每天分享跑步照片和距离时,其实是召唤一种公共监督的方式来迫使自己坚持,得到一片点赞之余,没想到自己的小小行为成了新的能量,触动了别人。不断有朋友问我是否可以跟我一起跑,不断有人加我微信,说是谁谁的朋友,听介绍我在跑步,是否可以一起跑。在2013年的夏天,跑团和跑步活动还没2014年那么火爆时,一个刚想要跑步的人,想找到跑步的队友并非易事。我在越跑越远中享受认同的快感,也享受着教人跑步和带人跑步的荣誉感。作为集体人的我们,很多时候需要这样的认同感去进一步鼓励自己。 当我进一步坚信坚持和分享就是公益行动时,是两个朋友告诉我的跑步故事。一位是认识多年的朋友,她在华西村经营着自己的文化用品店,年初说看我天天分享的跑步照片,准备跑步,于是我拉她进入跑步群,如今她已经开始组织村里的姐妹们跑步了。另一位,很偶然的告诉我,她现在能跑五公里了,什么时候可以参加我组织的跑步活动。我很诧异,我和她其实没怎么交流过,后来才知,她每天看我的跑步分享,一个人在苏州河默默练习,终于能跑五公里了,异常兴奋。 相信每个跑者都有同样的经历,不断坚持,不断有朋友加入进来,最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交际方式。很能坚持的杨雄,就是这样一个伙伴。今年5月17号,我们第一次一起跑步,从张家浜跑向东海,路上他说他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骑行,其次是偶尔打打麻将和朋友们聚聚。慢慢的,跑步成了他的日常行为,我们在浦东的各个约跑场地都有他的身影,并带来了他的同事和同学。更出乎意料的是,他拿到了中欧商学院AMP崇明24小时接力赛的团体冠军和个人并列冠军。如今我没问他一周还打不打麻将,我想肯定是频次不如以前了。 当然,还有些朋友,比如,周日晚上一起喝酒的伙伴。他们的业余时间还花在打麻将上。在我的鼓动下,9个人里,只有两个,尝试了跑步,一个跑了一个月,媳妇帮他买好专业跑鞋和衣服后,他却放弃了;另一位,连续跑了几个月,三高指标下降后,也基本上没再坚持。这是遗憾,有些事,有些人,没到合适的阶段,刺激不出需求和决心。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肯定会运动起来。 跑步真是个有意思的事情。它是个体行为,一步两步三步,当你不断坚持,它就成了一群人的关注,上升为一伙人的事。然后,不断有人触动、加入、坚持、触动别人。最后,跑步就成为实际上的公益行为,改变了自己,带动了他人,改良了社会。 |